要想理清這一點,需要首先了解晶振的工作原理,及對芯片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晶振是被動電子元器件,只有在足夠電激勵條件下,內置石英晶片才會發生機械振動,基本步驟如下:
1、晶振受到足夠激勵功率發生固有頻率的機械振動。
2、在該機械振動所產生的機械力(壓力或拉力)作用下,石英晶片的兩端會產生電荷,并形成電流。
3、該電流會反饋給電路。
4、電路把接收到的該反饋進行信號放大。
5、電路利用該放大后的電信號來再次激勵晶振進行機械振動。
6、晶振再將自身晶片振動產生的電流反饋給電路,如此循環。
7、當電路中的激勵電信號和晶振標稱頻率相同時,電路就會輸出信號強大、頻率穩定的正弦波。
8、整形電路再將正弦波變成方波送到數字電路中供IC使用。
基于晶振的輸出能力很微弱,它僅僅能夠輸出以毫瓦為單位的電能量。在 IC(集成電路) 內部,需要通過放大器將這個信號放大幾百倍甚至上千倍才能滿足電路的正常需求。晶振和 IC之間通常以一段導線或數段導線連接,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導線在垂直方向切割磁力線時會產生電流,因此導線越長,產生的電流越強。
現實中,其實磁力線并不常見,但電磁波卻像幽靈一樣無處不存,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能量載體:例如:基站、藍牙設備、無線網絡、手機通訊等。晶振和IC之間的連線到達一定長度就變成了接收天線,連線越長,接收的信號就越強,產生的電能量就越強,然而一旦它接收到的電信號強度接近或超過晶振產生的信號強度時,因受到干擾,IC內的放大電路輸出的將不再是固定頻率的方波,而是無比雜亂的信號,這導致數字電路無法同步工作而功能性癱瘓。
由此可見,在設計PCB布線時,晶振到芯片的距離需要盡量縮短。為了避免系統中最嚴重的電磁干擾(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晶振必須盡量靠近所屬IC。
了解更多晶振相關資訊,請點擊晶諾威官網以下鏈接:
- 如何減少輻射對時鐘信號的干擾?
- 如何降低電磁對晶振時鐘信號的干擾
- 晶振頻率受干擾的不良現象和解決方案
- PCB晶振布線抗干擾(EMI)設計介紹
- 為何說提供時鐘信號的晶振是數字電路的心臟?
- PCB設計中晶振時鐘信號電路介紹
- 晶振PCB正確布線需要哪些注意事項?
- 從軟件角度看晶振的作用及MCU工作流程
- EMC測試項目及電磁波對晶振的影響
- 晶振位于線路板邊緣會帶來哪些隱患?
- 晶振受電磁干擾的解決方案
- 如何選擇高品質晶振生產廠家?
- 晶振振蕩電路中負性阻抗到底是什么?
- 你對晶振的激勵功率了解有多少?
- 晶振的激勵功率怎么設定
- 有源晶振的輸出波形分類和應用介紹
- 晶振輸出波形和電路形式介紹
- 有源晶振電路設計:如何降低噪音
- 振蕩電路的工作原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