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晶振輸出頻率的測量需要借助于頻率計。
頻率計又稱為頻率計數器,是一種專門測量晶振工作時輸出頻率精度的電子測量儀器。
英文全稱:Frequency Meter
在常見電子頻率測量儀器中,示波器測量精度較低,誤差較大。頻譜儀雖然可以準確測量出晶振頻率并顯示頻譜,但測量速度較慢,無法捕捉到晶振頻率實時變化。而頻率計則能夠快速準確的捕捉到晶振工作時輸出頻率的變化狀態,因此,頻率計擁有非常廣泛的應用范圍。
頻率計的使用方法比較簡單,介紹如下:
舉例:
測試電路板上27.000MHZ的輸出頻率
步驟:
1、 給電路板上電。
2、 給頻率計接通電源,打開電源開關,一般頻率計分KHZ及MHZ兩檔,現在調至MHZ檔。
3、把頻率器探頭附屬的金屬夾夾住電路板接地部位。
4、 用探頭輕輕接觸晶振頻率輸出腳或輸入腳焊接部位。
5、觀察頻率計顯示屏,這時就會顯示晶振的工作頻率,比如27.000063或26.999592。
※特別提醒:
1、若頻率計顯示頻率不能穩定在27.000000左右,比如顯示為16.987564或29.034321,并不停變化,說明頻率器尚未捕捉到晶振頻率,嘗試用頻率計探頭重新接觸晶振引腳。
2、若上述辦法依舊無法捕捉到晶振頻率,請嘗試對頻率額進行關機重新開機動作。
3、針對頻率計探頭本身負載電容問題,盡量選擇電容值較小的探頭,比如12PF的探頭遠不如6PF的探頭更好用。探頭電容值越小,測出的晶振頻率越準確。
4、因為頻率計探頭本身有負載電容,加上電路板的雜散電容等對晶振頻率的影響,測得的晶振頻率比實際頻率要偏正一些。所以根據實際經驗,建議測得晶振頻率稍微偏負向一些,這樣證明晶振實際輸出頻率更靠近實際頻率。
如需進一步了解關于晶振頻率測量更多文章,請點擊晶諾威科技官網以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