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普通晶振,一般指的是在常溫25℃條件下輸出頻率精度為±10ppm、±20ppm、或 ±30ppm,工作溫度為-20℃~+70℃條件下頻率精度為±30ppm的晶振。在封裝體積方面,常見為49S、49SMD、圓柱2*6、圓柱3*8、SMD3225、SMD5032等。
49S晶振及圓柱晶振體積較大,屬于插件晶振系列,只能采用人工手焊作業模式,無法實現自動貼片,但性價比相對較高,是電路板對晶振體積及精度無嚴格要求的一些消費類電子的較好選擇,如鐘表、家庭監控、網絡電話機、臺式電腦等。
在不同的工作溫度下,晶振頻率精度及穩定性可以直接驗證晶振品質,這同樣也是衡量晶振生產廠家實力的唯一標準。
按工作溫度,晶振通常劃分為以下四類:
1.民用級晶振(普通晶振)
工作溫度范圍為-20℃~+70℃,一般用于小家電和一些消費類電子。
2.工業級晶振
工作溫度范圍為-40℃~+85℃,穩定性比普通晶振高,要求晶振具有較強的防震性能,能夠達到工業現場使用標準。
3.車規級晶振
工作溫度范圍為-40℃~+85℃,或者-40℃~105℃。
4.軍工級晶振
工作溫度范圍為-40℃~+150℃,需要具備高穩定性,高精度,低抖動,抗干擾,寬溫等特性,主要體現在極限指標上,但晶振功耗往往比較高。簡而言之,就是晶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可以保持穩定工作,比如溫補晶振(TCXO),壓控溫補晶振(VC-TCXO)。這是普通晶振無法實現的。
總之,晶振的關鍵性電氣參數包括封裝尺寸、頻率精度,穩定性,抗干擾性,寬溫范圍(耐高低溫)等。在晶振選型時,對晶振各項電氣指標要求越嚴,晶振制造成本也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