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有源晶振跟無源晶振的差別。
有源晶振,別稱晶體振蕩器,已內置IC,自身形成一套完整振蕩電路,施加所需額定電壓(VCC),即可直接向單片機引腳輸入時鐘信號,與無源晶振相比,具備信號精度高、穩定性強、抗干擾、電路應用簡單等優勢。
(晶諾威科技有源晶振產品引腳區分圖)
有源晶振一般有4個腳,有個圓點標記的為1腳(空腳位),按逆時針(管腳向下)分別為2、3、4。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腳懸空,二腳接地,三腳接輸出,四腳接電壓輸入。
有源晶振引腳具備方向性,一定要找對電壓輸入腳,貼反極易導致有源晶振內部金屬引線遭受強電流而熔斷,造成有源晶振被燒毀而停振。
無源晶振也稱為晶體諧振器,只有兩個功能腳位且不具備方向性,無需擔憂接反。單片機內部具備振蕩電路結構,但仍需要在兩端(時鐘信號輸出腳和時鐘信號輸入腳)連接一個無源晶振和兩個與晶振負載電容(CL)匹配的外接電容(對地電容)才能組建成一套完整的時鐘電路。在該電路中,無源晶振自身無法起振。
(晶諾威科技無源貼片晶振內部結構示意圖)
因此,有源晶振不能在原有電路中直接代替無源晶振。從技術上講,若使用有源晶振代替無源晶振,我們需要對晶振電路進行修改,具體操作是:繞開原有無源晶振振蕩電路,為有源晶振單獨提供所需標稱電壓(VCC),將信號輸出腳位(OUT)接至原有無源晶振信號輸出端。
參考如下:
(無源晶振25MHZ電路圖)
(有源晶振25MHZ電路圖)
注:
以上為普通有源晶振替換基頻無源晶振建議范例。若涉及差分晶振或帶壓控溫補功能的有源晶振,其電路較為復雜,應另當別論。